基础研究方面,本群体聚焦航空航天关键气动问题和湍流转捩与旋涡分离流等复杂流动机理的基础前沿问题,在复杂环境下的转捩机理、旋涡-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非定常旋涡运动与控制等基础领域上取得了突出进展。项目周期内发表SCI论文约300篇,包括流体力学领域权威期刊JFM 20余篇、POF 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软件著作权12项。典型代表性成果包括:孙茂针对极小昆虫,发现“深U”型拍动方式、揭示了“快速划桨”气动力机制,在极小昆虫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受邀于2023年在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综述性评论期刊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撰写论文;陈曦在湍流渐进理论上取得了新的发现,预测湍流脉动极值的有界增长行为,成为JFM的焦点文章;潘翀等把我国三维速度场测量的能力从低速提升到高超声速,在国际上首次在生产型风洞中获得了马赫数6条件下复杂几何模型绕流三维速度场,将空间分辨率由2 mm/速度向量提升到0.2 mm/速度向量;闫超等提出激波稳定高分辨率计算和高温效应激波控制降热方法,有效实现了气动热可控,在宽速域条件下最高降热比例达70%,具备工程部署潜力;高振勋等在可压缩流动数值模拟加速算法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扰动域推进系列计算方法,对超声速流动典型问题的计算效率可提升75%以上。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本群体研究成果的应用导向特征鲜明,多项研究成果服务于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热测试与预测、大型民用客机气动噪声试验与优化、航空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优化设计等重大工程,切实解决了型号研制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群体成员在项目周期内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43项和军口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重大专项、国家数值风洞工程重点项目、民机专项等重点课题78项。